Happy 5th Anniversary to 89268!!

以下是Echo的無趣賀詞:

WHO(WHERE):IF YOU WERE THE BOSS OF 89268…

冠文(Echo吉他手):我要在某一本有名的雜誌裡放入音樂推薦的專欄

小邱(Echo貝斯手):把香港的indie music推到台灣,也讓我們台灣知道更多好音樂。有空的話,就追求張曼玉

西皮(Echo鍵盤手):我想要將華人地區所有獨立樂團含辛茹苦錄製的專輯全部代理到香港

春佑(Echo鼓手):..我不敢想…因為當唱片公司老闆很辛苦

柏蒼(Echo主唱兼吉他):推出89268 PodCast+每天晚上喝夜茶

騷動

兩年半來第一次在公司加班超過十二點,在這個超時工作居世界之冠的島嶼上,也許我也算是個幸福的人了。搭上計程車,辛亥路上的行道樹交錯著街燈飛快地流動著,記憶的走馬燈也開始跟著閃過腦中。我的身體中的確有那麼一鼓力量在醞釀著。告別了一年多糾結的戀情,和兩年半辛苦研發的網路公司,我即將站上人生的一個新的起點,眼前的寬闊感似曾相識,有點像是當年拿到免役證明書的那種解脫感,但卻又帶著像是大學畢業時那樣揮別難捨回憶的惆悵。但相同的是,那面對未知未來的茫然和興奮所加成的騷動。

頂樓的天空今晚特別的清朗,斗大的星星們閃啊閃的,請祝福我這段旅程的最後時光。

魔鬼集訓營

本週是Echo魔鬼集訓營,一三五六日練團,二四去游泳池練體能。我們要從一Tone到底團變成一曲多Tone團。上圖中冠文正努力地將每首歌的效果器旋鈕方位畫在他自製的方格紙上。

Please Stay (Part II)

前面說了半天,結果最後這首歌根本不是用我的新吉他錄的(它被我外借到遙遠的陽明山上去了)。不過最慘的還不只這樣,因為時間緊迫,我必須在感冒,喉嚨沙啞的狀態下錄完這首歌。就這樣一邊配唱一邊猛灌生薑茶,好在最後沒有什麼大礙。

錄音前,我和團員們一起看完歌詞之後,我們甜美的造型師第一句話就說:「你不是說你不寫情歌了嗎?」。我想有必要澄清一下。基本上,這不是一首情歌。延續【新世紀的你和我】中所說的,我想表達的是這個世代的空洞和脆弱,一種無法將愛擴張至自身之外的無奈。我想我們都曾經自許要有寬廣的視野與胸懷,我們都曾經希望自己能夠發出真實而原始,並且能夠震攝人心的呼喚。然而,當我們用心的檢視自我,卻又是發現自己是多麼的微弱和渺小。我們不是大時代下的憤怒青年,我們只是這安逸冰冷的世代裡茫然的一群。

這首歌將會收錄在香港獨立廠牌89268的五週年紀念合輯中。感謝Fruit Trees錄音室汪六和林老師的大力協助!

PS. 這個mp3是尚未經過後製作的版本,所以音量較小,請轉大你的喇叭聆聽。

89268 Live Gig Series #3 – Echo 少年的最後旅行LIVE IN HK

89268 Live Gig Series #3 – 少年的最後旅行LIVE IN HK

9/3(六)HITEC 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地下

20:30 Oliver

21:30 Echo

Echo將在廣州現代音樂節後,立即前往香港,參加由89268所舉辦的Live Gig Series系列表演,並為EP【少年的最後旅行】展開在港的一連串宣傳活動。一同演出的友團Oliver為【音樂殖民地雜誌MCB】2003讀者票選的年度五大歌手,曾在今年的野台開唱與Echo同台。這次在香港的表演,Echo將獻唱從【感官駕馭】到【少年的最後旅行】,以及即將錄製的新專輯中的精選曲目,讓香港的朋友一次聽到Echo最完整的風貌。

演出資訊:

Ticket CD:$100

Ticket:$50

門票即日開始於the PANIC及the PANIC 2發售

憑票現場獲贈BAILEYS一杯

the PANIC

香港九龍旺角西洋菜街南226號2樓

852-2396 2608

the PANIC 2

香港灣仔港灣道2號

香港藝術中心2樓a店

852-3598 6218

相關連結:

89268 – ❐ www.89268.com

Echo @ Modern Music Festival 現代音樂 廣州2005

Modern Music Festival 現代音樂 廣州2005

9/2(五)

20:30 廣州 長隆萬人馬戲表演場

本次“現代音樂——廣州2005”匯集了來自中國、台灣、美國、德國、法國、波蘭、吐瓦等世界優秀樂手、樂隊;以搖滾音樂為主線,同時融合爵士,電子音樂,民族音樂,世界音樂等深受不同音樂口味的樂迷喜歡的音樂元素。因而,音樂風格的多元化與世界化,將是本次音樂節的一大特色。

Echo將藉由這次演出初扣對岸大門,希望能將台灣的獨立音樂帶往大陸,並能與世界各地的獨立音樂者做更多的交流。

演出陣容:

Echo(台灣)

竇唯(中國)

張楚(中國)

王磊(中國)

朱芳琼(中國)

謝天笑與冷血動物(中國)

Austistic Daughters(奧地利/美國)

Painkiller(美國)

貢嘎拉姆(藏族)

美好藥店(中國)

YAT-KHA(吐瓦)

Cobra Killer(德國)

相關連結:

Modern Music Festival 現代音樂 廣州2005- ❐ www.modernmusic.cn

Please Stay

我愛木吉他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大的因素是「方便」,隨手拿起來就可以把玩,不需要像電吉他要插導線、接效果器、開音箱,還要注意深夜音量不能太大,很適合我這種懶人。木吉他也很適合構思旋律與和絃的進行,電吉他當然也可以,但總覺得需要有個鼓手在旁邊配合,不然在感覺上打了很大的折扣。當然,木吉他刷弦的清亮也是沒有其他弦樂器可以比擬的。

我的第一把木吉他是高一參加吉他社時跟校門口的推銷員買的,只花了兩千塊錢。當時我一直很苦惱為何我總是無法將和絃按緊,於是不停地用力練習,到了手指頭都滲出血的地步,直到彈了同學參加吉他社團購的四千塊吉他,才發現自己的吉他弦比別人高出至少三倍。於是很快的,我有了第二把木吉他(四千塊的「名匠」),它一直陪我到高中畢業,開口笑的琴身還被我用The Rolling Stones的大嘴貼紙黏住。這段時間我學會了張學友的吻別、劉德華的忘情水、Richard Marx的Now And Forever、Eric Clapton的Tears In Heaven,和Oasis的Wonderwall。我只是個平凡的高中生。

一直到了大四,我才買了第三把木吉他,Epiphone的Dove。Pick guard上的鴿子是用感覺很廉價的顏料畫上去的,現在已經只看得見鴿子尾巴和腳下站的樹枝。我用它做了很多首歌,錯置的共鳴、繞、傾慕、夏日晚歌、紅與藍、巴士底之日,以及許多未發表的作品。這把琴的低音不夠厚實,但仍可以感覺出些許Gibson家族的特性。樂器這東西,特別是木吉他,完全是一分錢一分貨,也沒什麼什麼好挑剔的。倒是人家說,木吉他和古代兵器一樣,是有生命的,你越是把玩他,他的聲音就越「開」,我想我的Dove應該已經開到他生命的極限了。

於是,當了兩年多的上班族,我終於有錢買了人生中第四把木吉他。我曾經一直幻想著自己有一天可以拿著和Bernard Butler一樣的Gibson Jumbo或是Jeff Buckley手中的Guild,我喜歡那種顆粒粗大、聲音厚實的搖滾音色。但最後基於各方考量,我選了韓國Cort的Custom Shop(正好琴不在手邊,型號再補上)。韓國琴的手工很細膩,雕花、鑲嵌都十分華麗,但最重要的是它的音色出奇的完美,高低音表現都十分平均出色,line in的收音也幾乎沒有失真,實在令我愛不釋手,唯一只有品牌名號不夠響亮,但那已經不重要了。

我用這支吉他寫的第一首歌,叫做Please Stay,是一首民謠小品,獻給對自己侷限於男女的小情小愛而感到慚愧的人們。

Please Stay

意外的我正羞澀地賣弄

存在依舊是美麗的淪落

我的愛滯留在胸臆間顫動

無奈的我卻瑟縮而脆弱

Ought to say

這也許是我荒謬的錯覺

To stay

卻不能掩飾那殘留的狼狽

These days

我試著喚醒已沈睡的魔鬼

Please stay

請賜我張狂濃烈的夢靨

我的愛微弱如萎糜的眼瞳

慾望依舊是最後的歸所

唇齒間你我正溫熱地交錯

茫然的我卻冰冷而沈默

我的愛散落在金色的海中

無奈的我卻瑟縮而脆弱

風車Demo

其實西皮是木吉他高手,風車Demo版的吉他比較清楚,實在不想獨享。

Extractor

A random drawing machine. Made by Macromedia Flash®.

我利用Flash®做的隨機繪圖機,程式在每一次繪圖程序後會選擇一個新的中心點和顏色開始向外擴張曲線。

看看你們會得到什麼樣的圖形吧!

新世紀的你和我

下午起來,搭計程車趕去松山機場。天空很藍,心很平靜。我望著窗外,思緒很自然的被廣播節目中的對話帶領著,巧合的是,節目的內容竟然討論著我在早晨所思索的問題,於是我開始專注地聆聽。

來賓是作家龍應台,本月初他和幾位文化工作者,一同創立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旨在培養具有國際視野與人文關懷的「新青年」。節目中他依據歷史背景與環境,分析今日台灣社會之所以如此封閉與邊緣化的原因。他指出,台灣從日本殖民時期,到國民黨來到台灣的戒嚴時期,以至目前民進黨取得政權力行本土化政策,從未脫離鎖國主義,導致台灣社會目前充斥著政治與八卦新聞,卻對重要國際議題以及人權與人道關懷嚴重地忽略與漠視。

這使我開始質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我也成為了那鎖國主義下自我封閉的知識份子典型。是否我除了在誠實面對自我的空洞與虛無之外,更必須打起精神去擴張自己的視野與格局。是否我除了數落著人群的盲從外,更應該成為那看得見的帶領者。或是否搖滾樂不能改變的並非這個世界,而只是冷漠而稀薄的我們。

下了車,看著這個熟悉的城市,我也想做些什麼。

怪異劇本

【怪異劇本】是西皮在成大唸書時期寫的歌,其實從2002年初到2003年底這段時間,我們累積了許多的曲子,但大多是未完成的。這次為了Echo在香港的代理廠牌89268成立五週年紀念合輯,決定將這首歌完成作為禮物。

和【It’s Time To Sing】及【你的蔚藍之海】一樣,西皮的鋼琴曲總是充滿著令人著迷的氣氛,稱不上是十分沈溺的憂傷,也沒有令人喘不過氣的壓抑,感覺很像是清晨的天空,很安靜的、淡淡的藍色。比較誇張和噁心的說法就是,這個世界上除了貝多芬的Moonlight Sonota之外,我喜歡的鋼琴曲都是我們家Keyboard手彈的。

面對電腦思考旋律似乎已經變成我的一種習慣,或是說很不得以而形成的習慣。就如同我現在必須面對著電腦寫字是一樣的。由於原先的曲子只有兩次的循環,時間太短而且不太適合旋律的鋪陳,我們花了一些時間搭配和討論曲序。我呢喃地唱著,只有副歌有比較清楚的旋律(不過通常這樣已經很足夠了),剩餘的部份還是依照我一貫的做法,帶上耳機面對螢幕,在自己的世界中完成其他的部份。這次的合輯有一個主題性的訴求,就是反對激進伊斯蘭教派的恐怖行動。911發生當日是我剛到紐約唸書的第三天,時至今日我依然記得在布魯克林橋上,看著世貿大樓的廢墟上冒著濃煙的景象,記憶中飄在空中的灰燼整整持續了大約一個月才散去。911發生後,紐約舉辦了一場演唱會紀念罹難者與因救災殉職的消防隊員,聲明對恐怖份子的強烈譴責,與宣示美國不會因此懼怕的堅定意志。Paul McCartney在舞台上賣力的唱著”Freedom”,而電視機前的我則開始對搖滾樂是否足以改變世界產生質疑。

值得思考的是,不論是搖滾樂團,或是台下的群眾,我們所表現的,是否如我們所感受到的一般強烈?我們有沒有為了掩飾自己的空洞,而放大或誇飾自我?我們有沒有對自己誠實?

高中的時候,我的老師請同學們發表自己對興建核電廠的看法。大家唇槍舌戰,甚至到了劍拔弩張的狀況。老師最後說的話我到現在謹記著,「我讓你們辯論的原因很簡單,只是要告訴你們,對自己根本沒有深入了解的事情,不要妄自發表評論。」而這句話套用到音樂上亦然。

我決定寫關於自己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