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ce Beat Rock

這是Muse的新MV “Supermassive Black Hole”,前些日子曾在NME上看過一篇有關Muse的報導,其中主唱Matt便提到新專輯中將有一些舞曲節奏的曲目,並且順便稱讚了這類型音樂的翹楚 Franz Ferdinand。現在答案揭曉,雖然不至於到驚豔四座的程度,但算是一次不錯的改變和嘗試。

幾個月前應朋友之邀寫歌,當時他希望我能做一些所謂”Dance Beat Rock”的東西。但說實在的,這個類型字面上看起來很容易了解,但實際要執行上卻並沒有那麼容易。我試了一些電子音樂的節奏,最後拼湊成下面這首歌,但你會發現,雖然我用了電子的loop和聲響,但其實這首歌並不能「跳」。事後我才了解自己陷入了「舞曲」=「電子」的迷思,而現在檯面上的許多舞曲搖滾樂隊告訴我們,重點不在聲響,而是節奏與韻律。

但不論如何我挺愛自己這首demo。Echo近期將開始準備新專輯及單曲的錄製工作,第一首單曲已經選定為「無奈」(名稱暫定),也許第二彈我們會選一些「Electro Beat」(NOT Dance Beat)的歌曲集結。

以下是Demo:

Willlin.com

這是我最近完成的設計 — 知名音樂人林暐哲的個人兼公司網站。全站依據蘋果電腦狂人林老闆的要求,一切風格遵照Apple style。裡面除了各方音樂新聞匯集外,還有暐哲的個人音樂作品demo和看心情更新的網路電台Whenever Radio等,內容十分豐富,大家可以去逛逛

:-D

從昨天晚上九點開始,我就坐立難安。剛剛事情終於圓滿結束,我得到下面這張收據…

Read More

Thom Yorke’s side project – The Eraser

前兩天在DEAD AIR SPACE上看到了www.theeraser.net這個連結,上去看了一下沒什麼東西就離開了。今天早上,MSN看到Quiff傳來的漏接訊息:「Thom Yorke個人專輯 http://www.theeraser.net/」,半信半疑間,上Google查了一下,雖然只有三個結果,但已經印證了這個消息。

Green Plastic上刊載了一篇Thom Yorke發出的簡短訊息,大意如下:

這是一個默默進行了一陣子的計畫,叫The Eraser。由Nigel製作、Thom譜寫演奏,Stanley負責封面設計。無可避免地這會是一張較多電子元素的作品,但依然會有「歌曲」的感覺。一直以來我都很希望作類似的東西,而過程十分有趣且快速。

我不喜歡「solo」這個字眼,聽起來不太對勁。這張專輯將會在七月發行。

這張從製作到設計完全是Radiohead班底的side project,依照這幾個怪人的性格,其詭異的程度我想應該不會亞於Johnny Greenwood的Bodysong。總之幾個月後可以一起擁有Radiohead新專輯外加Thom Yorke的The Eraser,這個地球持續暖化的夏季也許不會像想像中那麼難熬!

It’s Friday; I’m in Love(下)

梅是我大學的學長,也是我那個夏天的室友。他的身材粗壯,皮膚黝黑,留著一頭篷亂的長髮,和沒有修剪的鬍子。他是一個熱愛爵士樂的背斯手,崇拜Jimi Hendrix的吉他手,但有時也是個把Nine Inch Nails的唱片當作搖籃曲的瘋子。他的裝扮永遠都是一件將汗衫袖子剪掉的白色背心,長袖的格子襯衫,似乎從沒換過的破爛牛仔褲,加上一雙尖頭的咖啡色馬靴;兇惡的臉上帶了一副十分斯文的細框眼鏡。我從他身上,得到了許多關於音樂、電影、文學以及哲學的知識,也學到了賭博、划拳,和上酒店的學問。他曾說,自己一生最大的夢想是在深山裡獨居,過著耕讀式的隱士生活。平時寫小說和劇本,若有性的需求便下山花錢排解。這些話我一直深深地記在心裡,它勾勒了一個藝術家所嚮往的美好世界;但也在日後,成為了深刻呈現現實壓力下人的無力與退讓的殘酷例證…。

Read More

囍 Video Podcast

Echoband.com Podcast今天更新了,如果有訂閱的朋友將會收到5/6當天西皮演唱「求婚歌」以及整個求婚過程的影片。沒有訂閱Podcast的也可以到Echoband.com線上收看。

現在就去check你的Podcast吧!

Radiohead 新曲 Bootleg

Radiohead於五月六日在Copenhagen展開2004年後的首次巡迴演出。這場在KB Hall的演出表演了八首新專輯中的曲目,新曲展現了回歸95年經典專輯「The Bends」中的吉他搖滾風貌,許多首歌都出現Thom Yorke、Jonny Greenwood和Ed O’Brien的三吉他配置。

NME.COM

Quiff提供了radiohead-notforprofit.com這個網站,上面有此場演出的bootlegs可以下載。因為是bootleg音質自然差強人意,但可以感受到Radiohead式的吉他搖滾真的回來了!希望明天可以順利搶到他們在Greek Theatre的入場券。

It’s Friday; I’m in Love(上)

大一的寒假我第二次來到巴黎。和十六歲時不同的是,這次的旅行我並沒有留下太多完整的記憶。所能回想出來的都是一些片段而零碎的畫面,像是寒冬中的香榭裡榭上,我哥穿著一件帽子上有狗熊耳朵的大外套,不停地抽著香菸禦寒之類無關緊要的事情。旅行團中,和我們兄弟倆一起行動的還有一個迷戀我哥的胖女孩,以及一個瘦瘦的男同志。這趟以血拼為重點的旅行,加上看起來有些怪異的組合,竟然就這樣成了我初戀的起因。

Read More

賀!西皮求婚大成功!

P1000004.jpg

剛開完慶功宴回家,已經喝的有點茫了,但還是要賀一下!

謝謝大家今天來為西皮和小慈(本團造型師)的愛情作見證,特別是符合dress code的俊男美女,我愛你們!因為手邊沒有今晚的照片,先放一張他倆的合照作氣氛,今天有好幾個朋友幫我們拍了很多照片,會陸續放上來讓大家回味。當然還有西皮求婚片段的影片!

順便提醒,之前說5/7會發生的最屌事其實就是西皮求婚,但因為怕明天下雨改到今天在The Wall。如果專程想跑去新竹看屌事的不要白跑一趟,但精彩表演還是一定會有的!

沒錯,明天有西皮徽章

wedding.jpg

為了鼓勵大家明天以盛裝出席The Wall的囍宴,我們準備了西皮徽章送給符合「吃喜酒」裝扮的各位同學。標準如下:

男生(符合以下任一條件):

1. 西裝

2. 襯衫配上打領帶或領結

3. 唐裝或中山裝

女生(符合以下任一條件):

1. 小洋裝

2. 大濃妝

3. 旗袍

4. 禮服

5. 或其特殊造型

經Echo服務台人員核可通過即可得到西皮徽章一枚。

沒有符合標準的,很抱歉,最多只能獲得我的香吻一個。

P.S. 預售票買四送一,詳情見The Wall購票資訊

音樂獨立之路

前陣子和朋友討論到在台灣開發獨立音樂付費下載的可行性,我想作個民調。

MP3之於流行音樂產業一直被當成洪水猛獸看待,但數位音樂格式經過這麼多年的使用與普及,到了今天已經成為一個無法阻擋的趨勢。防堵是最愚蠢的行徑,現在唯一需要想的是怎麼去面對這個轉變,或是說契機。

撇開流行音樂不談,數位音樂格式對於獨立音樂界來說無疑是一個被希望善加利用的媒介。首先,使用網路傳播,符合了獨立音樂最根本的精神—「自由」。實際面來看,最大的優點便是解決了唱片庫存與實體通路的問題,這兩件事將讓獨立音樂人真正能夠從「創作」、「製作」、「發行」的過程一手包辦,不再需要假他人之手,也較不需擔心資金方面的問題。

當然,這是就數位音樂格式的優勢面來說,也就是音樂人異想天開的白日夢。人性的邪惡面必然存在,既然MP3與網路擁有「自由」的特性,「分享」或說「盜版」的行為也就不可能消失,需要去分析的是比例問題,簡單說就是到底多少人會付錢買MP3?

KKBOX和Yahoo!的訂閱式(繳月費吃到飽)服務肥了自己和消費者,但對於音樂創作者來說沒多大好處。付費下載才是真正能維持音樂人生計的可行方式,Apple iTunes Music Store的成功無疑為這個模式創造出一個樣板。在歐美,各家線上音樂商店如雨後春筍,提供偏向獨立音樂廠牌的網站,甚至是專為獨立音樂人開發的服務也陸續出現,整個音樂工業的轉型已經開始脫離純P2P時代,漸漸步入成熟期。也就是說,音樂人開始因數位音樂格式獲利。

現在我要發問:「你會在網路上付費下載台灣獨立樂團的音樂嗎?你能接受一首歌賣多少錢?如果不會,為何?」

P.S.附帶說明,此問題設定在付費後下載的檔案為「沒有」DRM(數位版權管理),也就是沒有版權保護,你「可能」可以用不付錢但涉及盜版的方式得到此音樂檔案的狀況下。

5/6 The Wall 囍帖已寄出

喜帖

所有喜帖已於昨天(4/27)統一寄出,應該下週一或二即可收到。所有信封上都會有Echo的官印,以及團員手抄的姓名住址。

我們下一次的寄件日是5/2,希望收帖的請於5/2零時前email你的姓名地址給我們。

5/6的開場時間為晚上八點,Echo將演唱15首左右的曲目,之前將有新銳樂團Digihai的表演。

The Wall的交通資訊請參考此連結

再次強調,5/6當天請以喜宴的裝扮出席!

更新(2006/5/2):

第二批囍帖已於今天下午寄出,應該這一兩天就會收到。

各位週六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