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太巨大了,所以塞不進這幅畫裡。
這是我看過最棒的毛澤東畫像…不愧是出於大師之手。
“Anyone selling ticket?!”
這句話我今天至少問了一百次…
就這樣延著兩三公里長的人龍來回問了三個多小時,終於在開放入場後約二十分鐘,我用兩百塊美金的價錢,毫不考慮搶下路邊黃牛的最後一張票。而現在我十分慶幸當初做了這個決定。
今晚我想寫的不多,說再多都無法記述我所感受的迷人和浪漫…
試著想像:
涼爽的夏夜,氣溫大約攝氏16°,一小時前樹叢間的薄霧剛剛散去
空氣中混雜著大麻與森林的氣味
圓形的希臘劇場中,人群順著階梯圍坐,舞台上的一切都在你的視線中展開
被切割的影像在不停變換的燈光中閃爍
Thom Yorke站在距離你不到200公尺處
呢喃地唱著:「Everything… in its right place…」
想像到了嗎?
這是昨天下午前往UC Berkeley勘查場地時拍下的。早上七點開放排隊,未免也太瘋狂…現在是下午一點,我該出發了。
這張專輯我已經聽了二十次以上了,而且還絲毫不覺得膩。
集生猛、溫柔、魅力於一身的真搖滾!
這原本又是我碰運氣買下的一張專輯。這幾年已經有太多「The XXXXs」的復古搖滾樂團,前陣子Artic Monkeys更將這類樂風帶向了媒體炒作和唱片銷售的巔峰,這類音樂爽是很爽,但聽多了也是有些膩人。但不知道為什麼,一看到封面這幾個留著一頭自然捲亂髮的年輕人,心中一股好感就油然而生。而封面簡潔的設計和「The Kooks」這個很蠢的團名(這個字本身就是傻瓜…)也給了我不錯的第一印象。
然後,第一首歌,我的心就被收買了。
「Seaside」是一首不到兩分鐘的情歌小品 ,木吉他刷弦和人聲的極簡配置,簡單到不行的歌詞,在主唱Luke隨性的演繹下卻成了令人忍不住一聽再聽的迷人樂曲。更令人覺得奇妙的是這樣的曲序安排和一般的認知有很大的差距,但效果卻是出奇的好,讓人每次聽這張專輯都想要從頭開始播放。
第二首歌開始,The Kooks露出年輕狂放的本性,「See The World」、「Sofa Song」、「Eddie’s Gun」連續三首簡短有力的搖滾佳作。比起目前許多復古搖滾樂團師承Franz Ferdinand在節奏部份多所著墨的編曲方式,The Kooks「復古」的更加徹底,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在旋律與歌曲結構上,加上Luke天生充滿魅力的嗓音,真可謂是聽厭了節奏取向的舞廳搖滾後,讓人耳目一新的「上品」!
除了第一首歌殺出抒情小品的奇招外,這張專輯整體的曲目安排也十分完美順暢。快節奏的爽歌、流暢的民謠曲風相互穿插,這點也同樣套用在他們的編曲上。短短三分鐘的「Matchbox」,裡面有著放客、搖滾、雷鬼等不同節奏,但整首歌一氣呵成,完全沒有硬幹造作的感覺。專輯中只有一首歌超過四分鐘,樂器部份也大多是吉他、貝斯、鼓等基本配置,偶爾穿插風琴。但每首歌都讓人覺得充滿驚奇,編曲功力之深讓人覺得難以置信。
Inside In/Inside Out幾乎包辦了所有令人著迷的搖滾元素:朗朗上口的旋律、生猛有力的氣勢、聽似簡單但處處有玄機的編曲,還有變幻莫測的節奏。絕對是一張讓你怎麼聽都不會膩的唱片。唯一令人賭爛的是,做出這麼屌專輯的樂團,竟然只是一群年近二十的小夥子。
快去買吧,好聽到懶得多說了。(我想我說得夠多了…)
The Kooks – Seaside
「態度」這本書在幾經波折後,終於在昨天正式上市,雖然我還沒拿到書,但衝著Leon和Young的熱情和努力,還是要在這裡大力推薦一番!
這本書中蒐羅了台灣十多組樂團的訪談(當然也包括我和冠文),其中除了玩團的一些經驗談,也聊到了許多關於音樂上的理念以及對於「態度」的定義和詮釋。搖滾樂與其他音樂類型最大的差異點,便在於她除了音樂本身之外,還與「態度」緊密連結著。當然,每個搖滾樂團或樂手,都有自己的一套表述,但也因為這些不同的信念,進而繁衍出搖滾樂千奇百怪的面貌。而這本書便是這項過程的探索。
至於我的態度是:「優雅的活著」。
線上訂購:
態度—音樂創作世代「態度」計畫(贈限量The Wall搖滾門票)
相關連結:
忙了一個月,終於把這件事情搞定。這個網站是從先前willlin.com獨立出來的,由蘇打綠主唱青峰設計,我處理版面構成以及程式,貝斯手馨儀負責資料管理 — 兩個處女座B型龜毛症主唱+ 一個上昇處女座半龜毛女搖滾樂手生出來的東西。裡面有許多有趣且豐富的內容,大家可以上去逛逛。
前天參加了Hitoradio所邀請的Keane新輯試聽。由於少年最後旅行發行期間我已經參加過一次Bloc Party – Silent Alarm試聽,所以對流程大致清楚。前往現場的路上,我把Keane的第一張專輯Hopes And Fears重新溫習了一遍,說實在我已經許久沒有聽這張專輯。當初認識Keane只是因為在唱片行聽到他們的歌,毫不考慮就帶了CD回家。「以鋼琴為基調、加上優美聲線的搖滾樂」,Keane的形象在我心中一直都只停留在這裡,但即便如此,他們一直稱不上是一個我十分喜愛的樂團。首張專輯的歌曲聽起來都差不多,bass被藏在背景中,節奏感有些不足,以致到最後已經有些麻木。我在路上邊聽邊想,如果新專輯還是用這樣的模式進行,可能會有些令人生膩。
試聽會因為其他邀請人紛紛不克前來,最後成了我和阿凱的對談會。主持人小樹發給我們一本歌詞本,和兩份官方的新聞資料,阿凱第一句話就問:「這資料是不是有錯,Keane的組合應該是『主唱、鍵盤、鼓』而不是『主唱、吉他、鼓』…」雖然這資料的確有誤,但也讓我們發現事有稀蹺。資料的後面,寫著他們這次用了許多吉他音效來製造所謂的迷幻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