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Kooks

The Kooks – Inside in / Inside out

這張專輯我已經聽了二十次以上了,而且還絲毫不覺得膩。

集生猛、溫柔、魅力於一身的真搖滾!

這原本又是我碰運氣買下的一張專輯。這幾年已經有太多「The XXXXs」的復古搖滾樂團,前陣子Artic Monkeys更將這類樂風帶向了媒體炒作和唱片銷售的巔峰,這類音樂爽是很爽,但聽多了也是有些膩人。但不知道為什麼,一看到封面這幾個留著一頭自然捲亂髮的年輕人,心中一股好感就油然而生。而封面簡潔的設計和「The Kooks」這個很蠢的團名(這個字本身就是傻瓜…)也給了我不錯的第一印象。

然後,第一首歌,我的心就被收買了。

「Seaside」是一首不到兩分鐘的情歌小品 ,木吉他刷弦和人聲的極簡配置,簡單到不行的歌詞,在主唱Luke隨性的演繹下卻成了令人忍不住一聽再聽的迷人樂曲。更令人覺得奇妙的是這樣的曲序安排和一般的認知有很大的差距,但效果卻是出奇的好,讓人每次聽這張專輯都想要從頭開始播放。

第二首歌開始,The Kooks露出年輕狂放的本性,「See The World」、「Sofa Song」、「Eddie’s Gun」連續三首簡短有力的搖滾佳作。比起目前許多復古搖滾樂團師承Franz Ferdinand在節奏部份多所著墨的編曲方式,The Kooks「復古」的更加徹底,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在旋律與歌曲結構上,加上Luke天生充滿魅力的嗓音,真可謂是聽厭了節奏取向的舞廳搖滾後,讓人耳目一新的「上品」!

除了第一首歌殺出抒情小品的奇招外,這張專輯整體的曲目安排也十分完美順暢。快節奏的爽歌、流暢的民謠曲風相互穿插,這點也同樣套用在他們的編曲上。短短三分鐘的「Matchbox」,裡面有著放客、搖滾、雷鬼等不同節奏,但整首歌一氣呵成,完全沒有硬幹造作的感覺。專輯中只有一首歌超過四分鐘,樂器部份也大多是吉他、貝斯、鼓等基本配置,偶爾穿插風琴。但每首歌都讓人覺得充滿驚奇,編曲功力之深讓人覺得難以置信。

Inside In/Inside Out幾乎包辦了所有令人著迷的搖滾元素:朗朗上口的旋律、生猛有力的氣勢、聽似簡單但處處有玄機的編曲,還有變幻莫測的節奏。絕對是一張讓你怎麼聽都不會膩的唱片。唯一令人賭爛的是,做出這麼屌專輯的樂團,竟然只是一群年近二十的小夥子。

快去買吧好聽到懶得多說了。(我想我說得夠多了…)

www.thekooks.co.uk

The Kooks – Seaside

13 Comments on “The Kooks”

  1. hi…聽echo的歌一陣子了

    還記得當年拿著“感官駕馭“在地下社會給團員們簽名的景象, 挺蠢的!

    (首賣會真是鬼點子 一_一∥)

    不過日本朋友倒是很感謝我替他拿到“初回盤“&“簽名“

    現在在倫敦流浪

    看著你的網誌, 忽然很能體會你的心情

    看到這裡的樂團與音樂品質, 覺得台灣真的很“汗“…

    倫敦像搖滾樂的毒窟…

    就算糜爛…我願意在這裡overdose

    國中開始聽西洋音樂

    老土的80年代老歌到英國樂團

    當時在台北找不到一處可以買唱片的好店

    我的第一張suede就是穿著高中制服到“西門佳佳“訂的

    沒現貨…得從英國進口

    大學開始聽日本地下樂團

    是一種與迷幻搖滾很不同的氣氛

    不過還是栽了下去…東京巨蛋, 武道館,

    大阪城Hall…on air east/west, Nanba Hatch,

    Akasaka Blitz, Fukuoka Marinmesse….

    說不清自己跑了幾場live

    在美國住了一年

    礙於預算, 老是沒辦法去看演唱會

    即將在七月由倫敦直飛san fransico看第一場live

    (對!不是radiohead…還是你狠!)

    記得去年飛美國前還去野台看了echo

    到了美國推薦給朋友

    很開心遇到知音

    他今年特地到台灣看你們

    意外地趕上了“求婚記“

    這裡是他告訴我的

    他也寫歌, 也彈吉他

    你的詞太深了, 不過他很愛

    (shit, 老要我翻譯)

    該死的在晚上十點給我link

    一口氣讀完網誌跟聽demo….讓人很虛耶!

    (謝天謝地…半夜2點了….還沒想好明天怎麼跟教授ㄠ作品)

    對樂團的執著…我….

    不會變 不會變 不會變 不會變 不會變

    不會變 不會變 不會變 不會變 不會變

    不會變 不會變 不會變 不會變 不會變

    不會變 不會變 不會變 不會變 不會變

    不會變 不會變 不會變 不會變 不會變

    祝專輯&生活一切順利

  2. 每當有人說到Echo的往事

    許多過去的畫面就會浮現眼前

    我很懷念地社(聽說現在又可以表演了!)

    一路走來有人默默陪伴的感覺很棒

    Rock on!

    Enjoy your days in London.

  3. 對啊對啊0630地社再開是1976的演出,

    柏蒼有空要不要去一下XD

    不過這場有100張的預售票人數限制,

    這種興奮開心的期待小心翼翼地很可愛。

  4. 還沒機會在這裡聽live

    不過聽同學說londoner挺妙的

    聽演唱會坐著不說, 沒人叫囂更沒人跟著high

    我以為樂團迷是些“老頭“

    不然….

    個個17.8歲…“坐著聽rock???“

    我是來交換學生的

    七月初會回美國…

    如果需要幫忙專輯設計

    免費graphic designer一枚在此….

    (雖然教授大叔說:暑假好好準備論文?? #$%^&…………..)

    再提一件往事….

    2004年在兒童育樂中心的野台超…….

    搞笑的主辦單位說:調音加上演唱30分鐘

    乾脆要大家輪流上台說:謝謝買票, 請明年再來… 就好, 30秒內搞定!

    err…to be honest, 我對saxophone實在沒輒

    請問一下

    “聖界“會再重開嗎?

    記得聽過賽璐璐後就沒消息了….

  5. To ayano:

    可見坐著聽rock不是台北的專利

    還記得大學時在Vibe看Superchunk,他們一上台看到大家都坐著,毫不考慮地說:「如果想坐著就不要來這裡看表演」

    講完大家立刻起立

    說真的,我有在考慮請人幫我們設計

    什麼都自己來比較沒有新的火花

    可以給我看一些你的作品和風格嗎?

    聖界已經轉為「The Wall」了

    現在在台大那兒

    場地更大更適合大型演出

    回台灣記得來看看

    BTW, 你說的那年野台是2003

    真是不堪回首~

  6. 二十次當然不膩,再多聽也不會!聽「The Kooks」的 live 更好!

    只是二十出頭的小夥子,但卻流露著六七十年代的青春氣息。

    第一次聽到「The Kooks」就像遇上老朋友,一見如故。

  7. 喔∼2003年呀…

    真是人老了…@_@

    大學某年free night到學校演唱

    我一個人在那裡又跳又叫

    同學不斷投以“關切“的眼光

    聽團的人被當成智障

    沒辦法…

    6/24去hyde park看O2 Wireless Festival

    pretty cool…

    fans不怎麼熱, 不果倒是見識了“英國人的演唱會“

    坐著, 躺著的都有

    沒個怪咖敢使喚大家起立

    現場音效超讚….舞臺也專業

    等了4小時果真沒白等

    我找了幾張上學期的作品

    要怎麼寄給你?email?

  8. 前兩週在Berkeley希臘劇場看的表演也是

    三五成群帶著毯子,最後面的觀眾索性就坐在草坪上看

    雖然我還是屬於站在前面的那群

    你的設計我喜歡!我想會讓Echo有些新的形象,細節部份我想要回台灣開始專輯製作後再跟你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